外派汉语教师说:“外来者”变为“自己人”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时间] 2018-01-19 09:27:23 
 

对国家汉办外派的汉语老师来说,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文化,这一切常常让他们不知所措,甚至惶恐不安。在这个全新的坐标体系内,如何迅速有效地重新认识自我,完成角色定位,对外派汉语老师来说意义重大。我在美国加州班宁小镇工作生活的故事就在自我角色的体认中开始了。

我是合格的老师

曾经有一位在中国待过的美国老师说:“尊师重教的中国是老师的天堂。”我就来自那个天堂。

但在美国,情况似乎恰恰相反。

起初,在校园里遇到家长,他们对我视若无睹;下午放学给家长们开大门,他们高傲地从我身旁飘过;超市里碰到家长们,孩子们热情打招呼,但家长却淡然而过,甚至毫无表情。这些情况都让我无法接受。家长对老师怎可如此冷漠?后来,我逐渐明白,家长们的“冷漠”并不是因为他们高傲,而是因为不认识我,不了解中国。我的办法是从学生入手,上好每一堂汉语课,让孩子们由衷地喜欢汉语,喜欢汉语老师,喜欢中国文化。同时让孩子们把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家长。慢慢地,开始有家长主动跟我打招呼,继而有家长主动告诉我孩子回家唱中国歌,用中文说数字、颜色等,这让他们惊讶又开心。我也慢慢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但对待家长也要有原则、有立场。有一次,一个家长给我打电话,由于对某个问题的误解,她很不高兴,在电话里指责我。我耐心解释,但在多次解释之后,她还是拒绝理解。这种情况下,我并没做无原则的退让,而是用自己的态度让她明白,我有自己的立场。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我的立场,她相信我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孩子,而不会因为家长的干预放弃立场。后来,这位家长成为最热心支持我的家长之一。

我是学校的一员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想把汉语项目做好做深做广,汉语老师们必须要把自己从他们眼中的“外来者”变为“自己人”。

在我的学校,每周五的教工会议并不要求我参加,可是为了消除自己身上的“外来者”色彩,我会主动参加。学校教师的门岗服务轮值也不要求我参加,但我也请求参加。比如:放学后开学校大门,或是手举“Stop”的大牌子领着孩子和家长过马路。这样增加了我在家长面前的曝光机会,孩子们见到我,都会骄傲地用中文跟我打招呼,孩子的态度感染了家长,让他们对汉语和我有了更多的认可。学校的其他活动,我也积极参加。这帮我更快地融入了教师团队,成为学校的一个成员,而不是特殊的编外人员。

我是你们的朋友

比起学校活动,休闲的私人聚会更有助于拉近我与同事之间的距离。每逢周末和假期,我就是一个快乐的中国主妇,请我的美国同事陪我一起煎炒烹炸一顿中国美食,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他们也爱上了中国语言文化。这种交流,往往伴随着各种生活话题,我的生活与同事们的生活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虽然我们肤色不同、国籍不同,但人情是共通的,在异国他乡,我也有了可以倾心相谈的闺密好友。与此同时,同事们聚会邀请我,我也会尽量参加。我还参加了学校老师组织的周末登山小组,共同的爱好把同事慢慢变成了朋友。

从外来者变成学校的一员,需要真心投入。当我任期已满要卸任时,学校老师和孩子联名向我所在的孔院申请,请我继续留任。最终我又延期1年。他们的这一举动让我感慨万分,从一个无人认识的编外人员,变成被大家接纳的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深知,这是因为我赢得了一颗颗珍贵的心。

(作者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外派汉语教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19日 第09版 作者:王秀卿)

 
关键词:

相关新闻